行业动态

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中心 > 行业动态

高精度电阻PCB制作方法研究

点击:1943 日期:2015-12-26 选择字号:

 一、背景介绍

随着PCB功能化和高性能化发展,高频高速PCB、高散热PCB、埋阻埋容PCB等高端精细产品已经逐步被业界所熟知,PCB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。一方面,由于市场的需求,导致客户的设计趋于开放性和大胆化,PCB则随之出现了众多特殊要求的产品;另一方面,新材料、新设备、新工艺的产生,迎合了市场与客户对于产品特性的需求。

我公司根据某客户要求,制作一款在PCB上实现既定布线方式的精准电阻控制(16±10Ω)要求的产品。客户资料仅给定了总走线长度(6413mm),线宽要求在0.2mm左右,但未严格要求,允许适当调整,需要我公司根据实际制程能力,首先计算出匹配的线宽和铜厚范围,再制作出满足阻抗要求的PCB产品。

二、理论计算

客户电阻控制板设计图案只有BOT面有较长的电阻线,总线长6413mm,线宽预先按0.2mm 算,TOP面较宽0.4mm,线长15.8mm。铜的电阻率按理论值1.75*10-8Ω*m计算,控制电阻16+/-10Ω,根据理论计算,假定成品铜厚在1OZ,BOT面电阻15.36Ω,T OP电阻在0.02Ω左右,理论估计电阻控制面只有BOT面。

6413mm长,0.2mm宽的铜导线在不同铜厚下的电阻理论计算值如下表。R=ρ*L/S,ρ为材料电阻率 1.75*10-8Ω*m,L为导线长度6413mm,S为导线横 截面积,实际电阻上下限分别为:17.6Ω和14.4Ω。 理论计算当铜厚在35um时,0.2mm宽6413mm长的导线才能达到理想电阻值16Ω。

 



实际制作表铜控制35um左右,此板孔铜要求最小18um,考虑到板厚0.5mm,最孔孔径0.35mm,钻孔厚径比在1.4左右,电镀灌孔率以90%计算,面铜电镀层厚度至少在20um左右,所以底铜选择应为35um-20um=15um,选择1/3oz起镀铜厚最理想。

面铜控制中值在35um,则实际完成铜厚在30到40um之间,根据客户的电阻要求,计算线宽公差范围如下表2,根据下表计算结果,控制铜厚理论最优区间32到40um之间。

 



实际设计该PCB的制作流程为正片,正片制作更便于线宽公差控制,得到更精准的电阻。

三、过程控制

3.1 板电后面铜

板电铜厚8um,实际板电后量测量2PNL板的面铜,量测后计算铜厚分布Cpk为1.4>1.33,如表3,板电均匀性比较理想。

 



3.2 图电后成品铜厚

切片量测孔铜面铜,实际值如下板电孔铜已经到最小值24um左右,面铜约在35到39um,铜厚合格。

 



3.3 蚀刻后线宽电阻记录

测试板2PNL,蚀刻得到PNL1线宽均值0.19mm,实测相应阻值在15.8到19Ω;PNL2线宽均值0.21mm,实测相应阻值在15.2Ω到17.5Ω。首次作并不确定后流程会对电阻造成多大影响,故继续跟进测试板到成品后的电阻测试结果。

3.4 成品电阻测试

成品测试电阻如表5所示,2PNL板电阻全部合格,但是相对于蚀刻的半成品,成品电阻降低了1.5欧姆。

 



 



四、结论

测试板成品量测所有电阻均合格,说明板电铜厚控制21+/-3um、成品铜厚控制均值35um到40多um,线宽控制在0.19到0.21之间,成品电阻合格。且蚀刻后的半成品电阻比成品的电阻大1.5Ω左右。故蚀刻量测电阻理论上应做1.5Ω的预大。预大与PCB的设计和阻焊和表面处理流程带来的差异有相当大的关系,不同PCB蚀刻后的电阻预大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。

造成蚀刻后半成品的电阻和成品电阻差异的影响因素有后流程微蚀、导线上是否盖油、导线上是否做其他表面处理,表面处理层的电阻作为并联电阻还需特别考虑,特别是沉镍金、电镍金等,表面处理层本身就是导体,且其电阻相对于铜导线电阻不能忽略。所以一般情况下,为方便控制,建议需要控制电阻的导线层直接盖油,避免后流程较大的电阻误差。

该文章转载于:PCB网城

本文部分观点不代表文丰电子专业做pcb铣刀的观念

此文关键词: pcb铣刀,pcb行业新闻

评论信息

暂无留言!
发表评论
姓名:
内容:
验证码: 点击换一个 看不清?

1.尊重网上道德,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,不发表攻击性言论。
2.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。
3.产品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。
4.不支持HTML代码且留言要通过审核后才会显示,请勿恶意留言。